一直以来,人们对自主品牌都存有褒贬不一的看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自主品牌的未来一定不会令我们失望。就拿奇瑞汽车说事吧,在2006北京国际汽车展上,奇瑞汽车终于展出了人们关注已久的微型轿车--S12。S12车型作为奇瑞投入大量金钱与精力打造的国际化车型,一亮相便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甚至更多的人迫不及待的等着奇瑞将它尽快上市。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的阶段,这款车也是奇瑞汽车进军国际市场的一枚重要法码。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自主品牌所呈现出来的希望;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断,2007年,更多的自主品牌将正式上路。
品牌定位,以及车型设计的家族化
说到品牌,就一定会联想到国内的自主品牌这几年发生的变化,那真可谓翻天覆地,于是从变化自然而然的就会想起吉利这个自主品牌中的先驱。
几年前,当吉利生产的汽车还浑身带着手工敲打的钣金穿行于大街小巷的时候,那会就已经给众人留下了低档、价廉的印象,甚至还颇有些根深蒂固!是的,那时候的吉利正是处于原始积累阶段,许多车主是抱着对自主品牌的支持,抱着对低价入门级汽车的梦想而购买了吉利。也正是他们不懈的支持吉利才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虽然到现在为止,吉利上市的车型还没有一款真正摆脱模仿影子的,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吉利开始深练内功了,自主研发带CVVT功能的发动机并装车上市,这就是最好的佐证。
除了在技术层面上我们看到吉利在进步,其实在品牌经营上我们也可以察觉到吉利的变化。2000年的时候,我们所知道的吉利无非就只有一个单一的品牌,之后便有了美鹿、美日,再后来通过资产重组形成了吉利集团下属吉利和华普两大汽车品牌,并且已形成低、高端的布局。似乎通过吉利我们可以看到未来中国的“大众”。
其实,不光是吉利在求新求变,努力摆脱以前不好的印象,像陆风这样的后起之秀也在努力的赶进,并试图从诞生之日起就给市场留下好印象,毕竟陆风的品牌文化并不深厚,也无多少历史可言,所以对于陆风来说,更多的是需要创造文化,并积累沉淀。于是从陆风所推出的车型上我们不难看出,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前脸造型风格,要知道算起陆风X系列和风尚,它总共才推出了三款车型。对于陆风的大胆尝试,其实要归功于它的东家长安汽车,因为长安汽车试图打造外观的统一以及通过制造技术的提升站在一个新高度来赢得市场的青睐。无疑从奔奔上市的轰动,我们已经看到了成效。
品牌经营的升华以及家族化特征的逐步形成,使我们看到了国内自主品牌的原始积累已初步完成,并且正在以全新的面貌示人。但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要改变的东西太多了,诸如外观模仿、技术落伍、售后服务滞后、质量不稳定等等,不过他们终究以诱人的高性价比而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市场。那么,往后应该怎么走呢?
改变形象,首先从技术着手
改变外在形象对于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而言,是一件相对比较简单的事情,花一笔钱聘请国外的设计团队便可得到一款造型不错的车身和内饰。相对外在形象而言,内在方面如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甚至制造工艺上我们就有点无能为力了,毕竟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起步晚,实力薄弱,在研发方面掌握的技术还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很远。那么,要想提升自己的研发能力,通过和外方合作这似乎已经成为当下获取最新技术的一个捷径。因为花了钱就相当于交了学费,并且自己的技术人员全程参与研发还能学到东西,一举两得。在这方面,奇瑞就带了一个好头。
2005年奇瑞投入巨资与奥地利著名内燃机研发公司AVL展开合作,总共研发0.8到4.0升排量的18款发动机(其中四款为联合研发,剩下的为奇瑞独立研发),研发的机型囊括了直列三缸到V型八缸,并取名为ACTECO,意为“奥地利的AVL公司和位于中国安徽的奇瑞汽车共同合作的技术结晶”。是的,奇瑞如此大手笔之作无疑是坚定了走国际化路线的决心,于是之后便发布消息有意进军欧美市场。
=======================================================================
=→上一篇: 2006年两厢车盘点:5万元以下车型仍为主流
=→下一篇:没有了
|